013-54820153

我们只用绿色的食品原料

威斯尼斯人零食加工厂,只为您的健康着想

中国汉朝到清朝历代统治者世系表

本文摘要:前两天见到有人揭晓世系表,惋惜不够全面,这个我也统计过,在空间里断断续续编写了三年,原来也就是编给自己看的,小我私家兴趣而已,现在也凑个热闹,发上来做个纪念,也让大家一起看看吧。不完全是帝王的,内容也不富厚,统治者的名号而已……逐步地分批发上来吧。

威斯尼斯人官网登录

前两天见到有人揭晓世系表,惋惜不够全面,这个我也统计过,在空间里断断续续编写了三年,原来也就是编给自己看的,小我私家兴趣而已,现在也凑个热闹,发上来做个纪念,也让大家一起看看吧。不完全是帝王的,内容也不富厚,统治者的名号而已……逐步地分批发上来吧。

汉代开始有年号了,我把它们放在了在位时间的后面,没有再区分每个年号的使用时间★汉 ▲西汉 · 太上天子 刘煓 (太祖追谥) · 汉太祖(汉高祖) 汉高帝 刘邦 前206~前195 (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汉高祖,实际庙号为汉太祖) · 汉孝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 汉前少帝 刘恭 前187~前184 · 汉后少帝 刘弘 前183~前180 · 汉太宗 孝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 · 汉孝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 汉世宗 孝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孝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始元、元凤、元平 · 汉废帝 刘贺 前74(27天) · 汉中宗 孝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 汉高宗 孝元帝 刘奭 前48~前33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 汉统宗 孝成帝 刘骜 前32~前7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 汉孝哀帝 刘欣 前6~1 建平、元寿 (建平二年“号曰陈圣刘太平天子”) · 汉元宗 孝平帝 刘衍 1~6 元始 · 汉太子 孺子婴 刘婴 6~8 居摄、初始 ■新朝 · 新建兴帝 王莽 9~23 始开国、天凤、地皇 ■玄汉 · 汉武顺帝 刘玄 23~25 更始 ■赤眉 · 汉继帝 刘盆子 25~27 建世■立室 · 蜀白帝 公孙述 25~36 龙兴 ▲东汉 · 汉世祖 光武帝 刘秀 23~57 建武、建武中元 · 汉显宗 孝明帝 刘庄 58~75 永平 · 汉肃宗 孝章帝 刘炟 76~87 建初、元和、章和 · 汉穆宗 孝和帝 刘肇 88~105 永元、元兴 (献帝时废其庙号)· 汉孝殇帝 刘隆 106 延平 · 汉孝德帝 刘庆 (安帝追谥)· 汉恭宗 孝安帝 刘祜 107~125 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献帝时废其庙号)· 汉前少帝 刘懿 125 (200余日)· 汉敬宗 孝顺帝 刘保 126~144 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献帝时废其庙号)· 汉孝冲帝 刘炳 144~145 永熹 · 汉孝质帝 刘缵 146~146 本初 · 汉威宗 孝桓帝 刘志 147~167 建和、宁静、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献帝时废其庙号)· 汉孝灵帝 刘宏 168~189 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 汉后少帝 弘农怀王 刘辩 189 光熹、昭宁· 汉孝献帝(孝愍帝) 刘协 190~220 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孝愍帝为刘备所上谥)■成国(又称仲汉、仲家)· 袁术 197~199 仲氏★三国 ▲魏· 魏高帝 曹腾 (世祖追谥) · 魏太帝 曹嵩 (世祖追谥) · 魏太祖 魏武帝 曹操 (世祖追谥) · 魏世祖 魏文帝 曹丕 220~226 黄初 · 魏烈祖 魏明帝 曹睿 227~239 太和、青龙、景初 · 魏齐王 曹芳 240~254 正始、嘉平 (废为邵陵厉公)· 魏高尚乡公 曹髦 254~260 正元、甘露 · 魏元帝 曹奂 260~265 景元、咸熙 (废为陈留王)▲蜀汉 · 汉烈祖 昭烈帝 先主 刘备 221~223 章武· 汉怀帝(匈奴汉国光文帝刘渊上谥) 后主 刘禅 223~263 建兴(废为安乐公)▲吴 · 吴始祖 武烈帝 孙坚 (孙权追崇) · 长沙桓王 孙策 (孙权追崇) · 吴大帝 孙权 222~252 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 吴废帝 孙亮 252~258 建兴、五凤、太平 · 吴景帝 孙休 258~264 永安 · 吴文帝 孙和 (孙皓追崇) · 吴末帝 乌程侯 孙皓 264~280 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废为归命侯)★晋 ▲西晋 · 晋高祖 宣帝 司马懿 (晋世祖追崇) · 晋世宗 景帝 司马师 (晋世祖追崇) ·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晋世祖追崇) ·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265~290 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 晋惠帝 司马衷 290~306 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 晋怀帝 司马炽 306~313 永嘉 · 晋愍帝 司马邺 313~316 建兴 ▲东晋 · 晋元帝 司马睿 317~322 建武、大兴、永昌 · 晋明帝 司马绍 322~325 永昌、太宁 · 晋成帝 司马衍 325~342 太宁、咸和、咸康 · 晋康帝 司马岳 342~344 建元 · 晋穆帝 司马聃 344~361 永和、升平 · 晋哀帝 司马丕 361~365 隆和、兴宁 · 晋海西公 司马奕 365~370 太和 · 晋简文帝 司马昱 370~372 咸安 · 晋孝武帝 司马曜 372~396 宁康、太元 · 晋安帝 司马德宗 396~418 隆安、元兴、义熙 · 晋恭帝 司马德文 418~420 元熙到了两晋,不得不提到五胡十六国,我影象十六国的方式是“下诏擒颜良”,除了成汉以外,另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不外其时的北方诸国可不止这么十六个,仇池、冉魏、北晋、吐谷浑等或偏或短的国家,可谓是乱得一沓糊涂。随后就到了南北朝时期,其中南朝承前、北朝启后。

中原正统王朝传承到晋之后,就是南方四朝,是谓承前;可是后面的正统王朝隋唐传承于北方五朝,是谓启后,所以南北朝谁是正统谁也说不清,就泛起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南北两个正统王朝并存的局势(三国也称为魏朝,因为正统传承就在魏国那里)。由于北朝是从十六国生长出来的,所以我摆设世系表在晋后面就接着写南朝,南朝写完了再转头写十六国-北朝-隋。这样会不会比力衔接?★南朝 ▲南宋 · 宋孝穆帝 刘翘 (宋高祖追崇) · 宋高祖 武帝 刘裕 420~422 永初 · 宋少帝 刘义符 422~424 景平 · 宋太祖(初谥中宗) 文帝(初谥景帝) 刘义隆 424~453 元嘉 · 宋太子 刘劭 453 太初 · 宋世祖 孝武帝 刘骏 453~464 孝建、大明 · 刘义宣 454 · 宋前废帝 刘子业 465 永光、景和 · 宋太宗 明帝 刘彧 465~472 泰始、泰豫 · 宋后废帝 刘昱 472~477 元徽 (废为苍梧王) · 宋顺帝 刘淮 477~479 升明 ▲南齐 · 齐宣帝 萧承之 (齐太祖追崇) · 齐太祖 高帝 萧道成 479~482 建元 · 齐世祖 武帝 萧赜 482~493 永明 · 齐世宗 文帝 萧长懋 (萧昭业追崇) · 齐前废帝 郁林王 萧昭业 494 隆昌 (废为郁林王) · 齐后废帝 海陵王 萧昭文 494 延兴 (废为海陵恭王) · 齐高宗 明帝 萧鸾 494~498 建武、永泰 · 齐炀帝 东昏侯 萧宝卷 498~501 永元 (废为东昏侯) · 齐和帝 萧宝融 501~502 中兴▲南梁 梁 · 梁太祖 文帝 萧顺之 (梁高祖追崇) · 梁高祖 武帝 萧衍 502~548 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 梁岷帝 临贺王 萧正德 549 正平 · 梁太宗(初谥高宗) 简文帝(初谥明帝) 萧纲 549~551 大宝 · 梁高宗 昭明帝 萧统 (萧栋追崇) · 梁安帝 萧欢 (萧栋追崇) · 梁兴文帝 豫章王 萧栋 551 天正 汉 · 侯景 551~552 梁 · 梁仁帝 武陵王 萧纪 552~553 天正 · 梁元帝 萧绎 552~554 承圣 · 梁闵帝 萧渊明 555 天成 · 梁敬帝 萧方智 555~557 绍泰、太平 · 梁兴正帝 萧庄 557 西梁(555称帝) · 梁中宗 宣帝 萧察 550~562 大定 · 梁世宗 孝明帝 萧岿 562~585 天保 · 梁孝靖帝 后主 萧琮 585~587 广运 (萧铣追谥)▲南陈 · 陈太祖 景帝 陈文赞 (陈高祖追崇) · 陈始兴昭烈王 陈道谭 (陈高祖追崇,也是我暂时影象中最长的王位谥号了,虽然不能和后面的帝位谥号比) · 陈高祖 武帝 陈霸先 557~559 永定 · 陈世祖 文帝 陈蒨 560~566 天嘉、天康 · 陈废帝 陈伯宗 567~568 光大 (废为临海王) · 陈高宗 宣帝 陈顼 569~582 太建 · 陈后主 末帝 陈叔宝 583~589 至德、祯明下面,我们把眼光转回到北方,把时间回到西晋,看看谁人浊世……五胡乱华■仇池(百顷) 氐胡 · 杨腾 184—210 · 杨驹 210—230 · 杨千万 230—263 · 杨飞龙 263—296 前仇池 · 杨茂搜 296—317 · 杨难敌 317—335 · 杨毅 335—337 · 天水公 杨初袭 337—357 · 杨国 357 · 杨俊 357—361 · 杨世 361—370 · 杨统 370 · 杨纂 370—371 (被前秦苻坚所灭)后仇池 · 武王 杨定 386—395 · 杰文王 杨盛 395—425 · 孝昭王 杨玄 425—429 · 忠王 大秦王 杨难当 429—444 · 哀王 杨保炽 444 · 末王 杨保宗 444 (被北魏拓跋焘所灭)武都 · 杨文德 447—455 · 杨元和 455—466 · 杨僧嗣 466—473 · 杨文度 473—477 (被北魏元宏所灭)武兴 · 文王 杨文弘(文宏) 478—479 · 顺王 杨后起 479—486 · 安王 杨集始 486—503 · 关王 杨绍先 503—535· 惠王 杨智慧 535—545 · 理王 杨辟邪 545—553 (被西魏所灭)阴平 · 杨广香 477—483 · 杨炅 483—495 · 杨崇祖 495—511 · 杨孟孙 511 · 杨定 511—542 · 杨太赤 542—564 · 杨法深 564—580 (被北周杨坚所灭)■成汉 成 · 成始祖 景帝 李特 (成太宗追崇) · 成太宗 武帝 李雄 302—334 建兴· 成哀帝 李班 334 · 成顺帝 幽公 李期 334—338 (废为巩都县公) 汉 · 汉献帝 李骧 (汉中宗追崇,我不得不吐槽一句,这个谥号太不吉祥了,东汉孝献天子谥号也简称汉献帝) · 汉中宗 昭文帝 李寿 338—343 · 华文帝 末主 李势 343—347 (废为归义侯)347年东晋桓温伐蜀,李势兵败出降,成汉亡。

■后赵 · 赵宣帝 石邪 (高祖追崇)· 赵世宗 元帝 石周曷朱 (高祖追崇)· 赵高祖 明帝 石勒 319—333 太和、建平· 赵文帝 石弘 333—334 建平 (被废为海阳王) · 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太祖追崇)· 赵太祖 武帝 石虎 334—349 延熙、建武、太宁· 赵正帝 义阳王 石世 349 太宁· 赵成帝 彭城王 石尊 349 太宁· 赵仁武帝 义阳王 石鉴 349—350 太宁、青龙 (350年,后赵国号一度被上将军石闵改为卫。) · 赵兴武帝 新兴王 石祗 350—351 永宁351年被冉闵所灭■前凉 · 凉太祖 武公(武王 武穆王) 张轨 301—314 (追封)· 凉高祖 元公(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 314—320 · 凉太宗 成王 张茂 320—324 · 凉世祖 忠成公(文王) 张骏 324—346 · 凉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346—353 · 凉哀公 张耀灵 353—354 · 凉威王 张祚 354—355 宁静· 凉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355—363 · 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 363—376· 凉末帝 平王 张大豫 386376年张天锡被迫出降前秦,386年张大豫叛逆,同年被前秦吕光斩杀,随即吕光建设后凉。■后凉 · 凉始祖 吕望 (太祖追崇)· 凉景昭帝 吕婆楼 (太祖追崇)· 凉太祖 懿武帝 吕光 386—399 · 凉文帝 隐王 吕绍 399 · 凉灵帝 吕纂 399—401 · 凉文帝 吕宝 (建康公追崇) · 凉平帝 吕隆 401—403 (封建康公)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西凉 西凉· 凉景王 李弇 (太祖追崇)· 凉简王 李昶 (太祖追崇)· 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417 · 凉武郡王 李歆 417—420 · 凉宣王 李恂 420—421 后西凉· 伊吾王 李宝 422—442421年北凉引水灌敦煌,李恂自杀。西凉被灭后李宝西渡流沙,建设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442年投降北魏。■南凉 河西部 · 秃发匹孤 210—231 · 秃发寿阗 231—252 · 秃发树机 252—271 · 秃发务丸 271—308 · 秃发推斤 308—340 · 秃发思复鞬 340—397 南凉 · 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 397—399 太初· 凉康王 秃发利鹿孤 399—402 建和· 凉景王 秃发傉檀 402—414 弘昌、嘉平414年傉檀西掠吐谷浑乙弗部,西秦乘机袭取乐都。七月,傉檀降于西秦,南凉亡。

■北凉 北凉 · 凉文王 建康公 段业 397—401 神玺、天玺· 凉太祖 武宣王 沮渠蒙逊 401—433 永安、玄始、承玄、义和· 凉哀王 沮渠牧犍 433—439 永和前高昌 · 拓王 沮渠无讳 439—444 承平· 武拓王 沮渠安周 444—460 承平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后牧犍弟无讳西行建设高昌北凉,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冉魏 · 魏元帝 冉隆 · 魏烈祖 高帝 冉瞻 · 魏平帝 武悼天王 冉闵 350—352 · 魏惠帝 冉智 352—353 352年被前燕所灭,后冉智复国,次年被前燕平复■前燕 慕容部 · 慕容焉(莫护跋) 238—245 · 慕容木延 245—271 · 慕容涉归 271—283 · 慕容耐 283—285 · 慕容廆 285—307 前燕 · 燕高祖 襄公 慕容廆 307—333 (烈祖追尊武宣帝) · 燕太祖 文明帝 慕容皝 333—348 · 燕烈祖 景昭帝 慕容俊 348—360 · 燕隐宗 幽帝 慕容暐(纬) 360—370 被前秦所灭■西燕· 燕归帝 济北王 慕容泓 384 · 燕威帝 慕容冲 384—386 · 燕成祖 段随 386 · 燕中帝 慕容凯 386 · 燕文帝 慕容望(瑶) 386 · 燕代帝 慕容忠 386 · 燕末帝 河东王 慕容永 386—394 被后燕所灭■后燕 · 燕世祖 成武帝 慕容垂 384—396 · 燕烈祖(燕烈宗) 惠愍帝 慕容宝 396—398· 燕安武帝 开封公 慕容详 397—320 · 燕顺武帝 赵王 慕容麟 397 · 燕顺文帝 昌黎王 兰汗 398 · 燕中宗 昭武帝 慕容盛 398—401 · 燕昭文帝 慕容熙 401—407被北燕所灭■南燕 · 燕世祖(燕世宗) 献武帝 慕容德 398—405 建平· 燕穆帝 慕容纳 (慕容超追崇) · 燕文帝 末主 慕容超 405—410 太上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陷广固,慕容超被斩,南燕亡。

■北燕 · 燕惠懿帝 慕容云(高云) 407—409 · 燕元帝 冯和 · 燕宣帝 冯安 · 燕太祖 文成帝 冯跋 409—430 · 燕昭成帝 冯弘 430—436 被北魏所灭■前秦 · 秦太祖 惠武帝 苻洪 (秦高祖追崇) · 秦高祖(初谥世宗) 景明帝 苻健 350—355 皇始· 秦废帝 厉王 苻生 355—357 (降封为王) 寿光· 秦文桓帝 苻雄 (秦世祖追崇) · 秦世祖 宣昭帝 苻坚 357—385 永新、甘露、建元· 秦代帝 苻宏 (未即位) · 秦哀平帝 苻丕 385—386 太安· 秦太宗 高帝 苻登 386—394 太初· 秦末主 苻崇 394 延初被后秦所灭■后秦 · 秦始祖 景元帝 姚弋仲 (太祖追崇)· 德阳帝 魏武王 姚襄 (太祖追崇)· 秦太祖 武昭帝 姚苌 384—393 · 秦高祖 文桓帝 姚兴 393—416 · 秦末帝 末主 姚泓 416—417 被东晋刘裕所灭■西秦 陇西部 · 乞伏佑邻 265年—? · 乞伏结权 · 乞伏利那 · 乞伏祁埿 · 乞伏述延 · 乞伏傉大寒 · 乞伏司繁 ?年—385 西秦 · 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85—388 建义· 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88—400 太初(降后秦)409—412 更始(复国)· 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盘 412—428 永康、建弘· 秦末主 厉武王 乞伏慕末 428—431 永弘被北凉所迫,亡于胡夏■夏 铁弗 · 夏正帝 刘去卑 260—272 · 夏元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309 · 夏景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341 · 夏宣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356 · 夏文帝 刘阏陋头 356—358 · 夏泰帝 刘悉勿祈 358—359 · 夏太祖 桓帝 刘卫辰 359—391 (被北魏所灭)胡夏 · 夏世祖 武烈帝 赫连勃勃 407—425 · 夏德武帝 平原王 赫连昌 425—428 · 夏德武帝 昌定王 赫连定 428—431 431年,北魏击败胡夏,胡夏遂向西攻灭为北凉所逼情势越发拮据的西秦。数月后欲再攻北凉,被吐谷浑袭击,赫连定被俘。次年(432年),赫连定被吐谷浑送往北魏,北魏将其正法。

■吐谷浑 · 拓跋吐谷浑 · 吐延 · 叶延 · 碎奚 · 视连 · 视罴 · 乌纥提 · 树洛干 · 阿豺 · 慕璝 · 利延 · 拾寅 · 度易侯 · 伏连筹 · 夸吕 · 世伏 · 允伏 · 顺 · 诺曷钵 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驱赶至河东,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

■北晋 · 晋王 司马顺宰 414 · 单于 白亚栗斯 415 建平· 刘虎 416 本是叛北魏自立,后亡于北魏。■代国(所有庙号、谥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圭所追崇) · 代成帝 拓跋毛 前207-前204 · 代节帝 拓跋贷 前204-前175 · 代庄帝 拓跋观 前175-前130 · 代明帝 拓跋楼 前130-前81 · 代安帝 拓跋越 前81-前41 · 代宣帝 拓跋推寅 前41-13 · 代景帝 拓跋利 13-55 · 代元帝 拓跋俟 55-105 · 代和帝 拓跋肆 105-114 · 代定帝 拓跋机 114-159 · 代僖帝 拓跋盖 159-180 · 代威帝 拓跋侩 180-209 · 代献帝 拓跋邻 209-213 · 代圣武帝 拓跋诘汾 213-218 · 代始祖(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帝 拓跋力微 219-277 · 代文帝 拓跋沙漠汗 277-? · 代章帝 拓跋悉鹿 ?-286· 代平帝 拓跋绰 286-293 · 代思帝 拓跋弗 293 · 代昭帝 拓跋禄官 294-307 · 代桓帝 拓跋猗? 295-305 · 代穆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 · 代文平帝 拓跋普根 316 · 代哀帝 拓跋始生 31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 · 代太祖 平文帝 拓跋郁律 316-324 · 代惠帝 拓跋贺傉 324-325 · 代炀帝 拓跋纥那 325-329 · 代烈帝 拓跋翳槐 329-335 · 代炀帝 拓跋纥那 335-337 · 代烈帝 拓跋翳槐 337-338 · 代高祖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338-376 开国被前秦所灭,后拓跋什翼犍孙子建设北魏★北朝 ▲北魏 · 魏献明帝 拓跋寔 (魏太祖追崇) · 魏太祖(初谥烈祖) 道武帝(初谥宣武帝) 拓跋珪 386~409 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西魏文帝改为烈祖) · 魏太宗 明元帝 拓跋嗣 409~423 永兴、神瑞、泰常 · 魏世祖 太武帝 拓跋焘 423~452 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 魏敬寿帝 南安王 拓跋余 452 承平 · 魏恭宗 景穆帝 拓跋晃 (北魏高宗追崇) · 魏高宗 文成帝 拓跋睿 452~465 承平、兴安、兴光、太安、宁静 · 魏显祖 献文帝 拓跋弘 466~471 天安、皇兴 · 魏高祖 孝文帝 元宏 471~499 延兴、承明、太和 · 魏世宗 宣武帝 元恪 500~515 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 魏肃宗 孝明帝 元诩 516~528 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 魏幼主 少恭帝 元钊 528 · 魏肃祖 文穆帝 元勰 (北魏敬宗追崇) · 魏孝宣帝 元劭 (北魏敬宗追崇) · 魏敬宗 孝庄帝(初谥武怀帝) 元子攸 528~530 建义、永安 · 魏显文帝 元颢 529 孝基、建武 · 魏顺帝 元悦 530 更兴 · 魏敬帝 长广王 元晔 530-531 建明 · 魏节闵帝 元恭 531 普泰 · 魏顺文帝 安宁王 元朗 531~532 中兴 · 魏武穆帝 元怀 (孝武帝追崇) · 魏(出帝)孝武帝 元攸 532~534 太昌、永兴、永熙▲东魏 · 孝静帝 元善见 534~550 天平、元象▲西魏 · 文帝 元宝炬 535~551 大统 · 废帝 元钦 551~554 · 恭帝 拓跋廓 554~557 ▲北齐 · 齐穆帝 高树 (追谥)· 齐高祖(初谥太祖) 神武帝(初谥献武帝) 高欢 (追谥)· 齐世宗 文襄帝 高澄 (追谥)· 齐显祖(初谥高祖,曾改谥威宗) 文宣帝(曾改谥景烈帝) 高洋 549~559 天保 · 齐废帝 高殷 559~560 乾明 (废为济南闵悼王) · 齐肃宗 孝昭帝 高演 560~561 皇建 · 齐世祖 武成帝 高湛 561~564 太宁、河清 · 齐后主 安帝 高纬 564~576 天统、武平、隆化 · 齐安德王 高延宗 576 德昌 · 齐幼主 顺帝 高恒 577 承光 · 齐忠帝 范阳王 高绍义 577~580 武平▲北周 · 周德帝 宇文肱 (追谥)· 周太祖 文帝 宇文泰 (追谥)· 周孝闵帝 宇文觉 557 · 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557~560 武成 · 周高祖 武帝 宇文邕 560~578 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 周宣帝 宇文赟 578~579 大成 (大象元年(579)“自称天元天子”) · 周静帝 宇文衍 579~581 大象、大定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年动乱终于已往了,这一部门我也找得好辛苦……那些小政权我最后注明晰亡于哪个国家,大王朝(包罗南北朝)就不必注明晰吧?大家应该知道的,隋朝统一了……★隋 · 隋太祖 武元帝 杨忠 (隋高祖追崇) · 隋高祖 文帝 杨坚 581~604 开皇、仁寿 · 隋世祖 炀帝(或隋闵帝,或隋明帝) 杨广 604~617 大业 · 隋世宗 成帝 杨昭(隋恭帝追崇) · 隋恭帝 杨侑 617~618 义宁 · 隋隆帝 秦王 杨浩 618 · 隋哀帝 越王 杨侗 618~619 皇泰■永乐 · 永乐王 郭子和 617~618 正平 ■郑 · 王世充 619~621 开明这两个都是隋末义军,厥后归降唐朝……唐代天子开始,谥号那叫一个长啊,一般字典里的世系表都只写庙号不写谥号了,我在下面的表中,还是会写简约型的谥号,完整版的谥号就放在了年号的后面供大家参阅……★唐 初唐 · 唐德明帝 皋陶 (高祖追崇) · 唐圣祖 玄元帝 李耳 (高祖追崇) · 唐兴圣帝 李皓 (高祖追崇) · 唐献祖 宣帝 李熙 (高祖追崇) · 唐懿祖 光帝 李天锡 (高祖追崇) · 唐太祖 景帝 李虎 (高祖追崇) · 唐世祖 元帝 李昞 (高祖追崇) · 唐高祖 光孝帝(初谥大武帝,曾谥神尧帝) 李渊 618~626 武德 神尧大圣大光孝天子 · 唐太宗 广孝帝(初谥文帝,曾谥文武圣帝) 李世民 626~649 贞观 文武大圣大广孝天子 · 唐高宗 弘孝帝(初谥天皇大帝) 李治 649~683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天皇大圣大弘孝天子 · 唐义宗 孝敬帝 李弘 (高宗追崇) · 唐中宗 昭孝帝(初谥孝和帝) 李显 684 嗣圣 大和大圣大昭孝天子 · 唐睿宗 兴孝帝(初谥大圣贞帝) 李旦 684~690 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玄真大圣大兴孝天子 武周 · 周始祖 文帝 姬昌 · 周睿祖 康帝 姬武 · 周严祖 成帝 武克已 · 周肃祖 章敬帝 武居常 · 周烈祖 昭安帝 武俭 · 周显祖 文穆帝 武华 · 周太祖 明高帝 武士彠 (以上全部是武则天追封的)· 周武后 圣神帝 武曌 690~705 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月朔,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天子”) 续唐 · 唐中宗 昭孝帝(初谥孝和帝) 李显 705~710 神龙、景龙 大和大圣大昭孝天子 · 唐少帝(殇帝) 李重茂 710 唐隆 · 唐谯王 李重福 710 · 唐睿宗 兴孝帝(初谥大圣贞帝) 李旦 710~712 景云、太极、延和 玄真大圣大兴孝天子 · 唐让帝 李宪 (玄宗追崇) · 唐玄宗 明孝帝 李隆基 712~756 先天、开元、天宝 至道大圣大明孝天子 (先天二年(713)十一月戊子,“上加尊号为开元神武天子”;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己巳,“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天子”;天宝元年(742)二月丁亥,“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天子”;天宝八载(749)闰月丁卯,“上天子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天子”;天宝十三载(754)二月乙亥,“上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天子”,就这小子最多事) · 唐奉天帝 李琮 (肃宗追崇) · 唐肃宗 宣孝帝 李亨 756~762 至德、乾元、上元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天子 (乾元元年(758),“肃宗与群臣送上皇尊号曰太上至道圣天子”) · 唐承天帝 李倓(唐代宗追崇) · 唐代宗 孝武帝 李豫 762~779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睿文孝武天子 · 唐广武王 李承宏 763 · 唐德宗 孝文帝 李适 779~805 建中、兴元、贞元 神武孝文天子 · 唐顺宗 安孝帝 李诵 805 永贞 至德大圣大安孝天子 · 唐宪宗 神孝帝 李纯 805~820 元和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天子 · 唐穆宗 文惠孝帝 李恒 820~824 长庆 睿圣文惠孝天子 · 唐敬宗 愍孝帝 李湛 824~826 宝历 睿武昭愍孝天子 · 唐绛王 李悟 826 · 唐文宗 献孝帝 李昂 826~840 宝历、太和、开成 元圣昭献孝天子 · 唐武宗 肃孝帝 李炎 840~846 会昌 至道昭肃孝天子 · 唐宣宗 献文孝帝(大孝帝) 李忱 846~859 大中 圣武献文孝天子(一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天子) · 唐懿宗 恭惠孝帝 李漼 859~873 大中、咸通 昭圣恭惠孝天子 · 唐僖宗 定孝帝 李儇 873~888 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惠圣恭定孝天子 · 唐襄王 李煴 886 建贞 (上将军朱玫挟持襄王立为傀儡天子) · 唐昭宗 景文孝帝 李晔 888~904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圣穆景文孝天子 · 唐景宗 哀孝帝 李拀 904~907 天佑 (后唐明宗追崇)昭宣光烈哀孝天子■义 · 文佳帝 陈硕真 653 ■燕(756年称帝) · 雄武帝 安禄山 755~757 圣武 · 哀帝 晋王 安庆绪 又名仁执 757~759 载初、天成 · 应天帝 归义王 史思明 759~761 顺天 · 末帝 怀王 史朝义 761~763 显圣这是中唐时期两个比力著名的叛乱,其实陈硕真影响并不大,就是因为她是女的……▲洱海六诏 ■蒙雟诏 · 雟辅首 · 怯阳照 · 照罗 · 原罗 ■浪穹诏 · 丰时 · 罗铎 · 铎罗望 · 望偏 · 偏罗俟· 俟罗君 ■邆赕诏 · 丰咩 · 咩罗皮 · 皮罗邆 · 邆罗颠 · 颠之托 ■越析诏 · 波衡 · 于赠 ■施浪诏 · 施望欠 · 施望千 · 千傍 · 傍罗颠 ■南诏(蒙舍诏) · 舍龙 · 细奴逻 649—674 · 逻盛炎 · 炎阁 · 盛逻皮 · 皮逻阁(唐赐名蒙归义)?—748 · 阁逻凤 748—778 · 异牟寻 778—808 · 寻阁劝 808—809 · 劝龙晟 809—816 · 劝利 816—823 · 丰佑 823—859 · 酋龙(世隆) 859—877 · 法(隆舜)877—897 · 孝哀帝 舜化 897—902 ▲云南三朝 ■大长和国 · 德桓帝 郑买嗣 902—? · 郑是 ?—926 · 恭惠帝 郑隆亶926—928 ■大天兴(兴源国) · 悼康帝 赵善政 928-929 ■大义宁 · 杨干贞 929-937 ▲东北 ■高昌 前高昌 · 阚爽 435—443 · 酒泉王 沮渠无讳 443—444 · 河西王 沮渠安周 444—460 后高昌 · 阚伯周 460—477 · 阚义成 477 · 阚首归 477—481 · 张孟明 481—489 · 马儒 489—497 麴氏高昌 · 昭武王 麴嘉 497—525 · 道昭王 麴光 525—531 · 永昭王 麴坚 531—549 · 惠安王 麴玄喜 549—551 · 文成王 麴口 551—555 · 文兴王 田地公 麴宝茂 555—560 · 文靖王 麴干固 560—602 · 献文王 麴伯雅 602—613 · 文成王 麴口 613—620 · 献文王 麴伯雅 620—623 · 献武王 麴文泰 623—640 · 惠德王 麴智盛 640—641 ■黑水靺鞨 · 黑水兀儿 · 胡独鹿 · 桃李花 ■粟末靺鞨 · 突地稽 · 李谨行 · 神王 乞四比羽 ?—668 · 世祖 烈王 乞乞仲象 668—698 ■渤海国 · 渤海太祖 高王 大祚荣 698—718 · 渤海光宗 武王 大武艺 718—737 · 渤海世宗 文王 大钦茂 737—793 · 渤海废王 大元义 793 · 渤海仁宗 成王 大华屿 793—794 · 渤海穆宗 康王 大嵩璘 794—808 · 渤海毅宗 定王 大元瑜 808—812 · 渤海康宗 僖王 狂言义 812—817 · 渤海哲宗 简王 大明忠 817—818 · 渤海圣宗 宣王 大仁秀 818—830 · 渤海庄宗 和王 大彝震 830—857 · 渤海顺宗 安王 大虔晃 857—871 · 渤海明宗 景王 大玄锡 871—894 · 渤海正王 大玮瑎 894—907 · 渤海哀王 大諲撰 907—926 (被辽国灭)· 渤海顺王 大光显 930—934 (流亡高丽)■定安 · 烈万华 938-976· 乌玄明 976-1003 元兴(被辽国灭)■后渤海国 · 大元 979-1018(被辽国灭)■兴辽 · 天兴帝 大延琳 1029-1030 天庆(叛出辽国,后被辽灭)▲四镇叛乱 ■成德 · 李惟岳 781-782■山南东道 · 梁崇义 781-782■王赵 · 王武俊 781-784(投降) ■田魏 · 田悦 781-784■李齐 · 李正己 781· 李纳 781-782· 李师古 782-784■大秦(朱汉) · 冀王 朱滔 781-784 · 应天帝 朱泚 784-785 ■李楚 · 建兴王 李希烈 782-786 武成▲唐末起义■大齐 · 天补平均上将军 王仙芝 874-877· 黄王 黄巢 877-883 王霸、金统 · 秦帝 秦宗权 883-888 龙纪■大越(罗平) · 天册帝 董昌 895-896■义武 · 王处直 900-921 · 王都 921-929 ★五代 ▲后梁 · 梁肃祖 宣元帝 朱黯 (太祖追崇) · 梁敬祖 光献帝 朱茂琳(太祖追崇) · 梁宪祖 昭武帝 朱信 (太祖追崇) · 梁烈祖 文穆帝 朱诚 (太祖追崇) · 梁太祖 朱晃(又名温、全忠) 907-912 开平、乾化 神武元圣孝天子 · 梁承帝 郢王 朱友珪(又名友球)912-913 凤历 · 梁末帝 均王 朱友贞 913~923 乾化、贞明、龙德▲后唐 沙陀(晋) · 乙毗咄陆可汗 · 沙陀金山 · 辅国 · 骨咄支 · 朱邪效忠 ?-808· 唐懿祖 昭烈帝 朱邪执宜 808-835 (庄宗追崇) · 唐献祖 文景帝 朱邪赤心(李国昌)835-887 (庄宗追崇) · 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887-907 (庄宗追崇) · 唐庄宗 闵孝帝 李存勖 908-923 同光 光圣神闵孝天子 唐 · 唐庄宗 李存勖 923~926 同光 光圣神闵孝天子 · 唐惠祖 孝恭帝 李聿 (明宗追崇) · 唐毅祖 孝质帝 李教 (明宗追崇) · 唐烈祖 孝靖帝 李琰 (明宗追崇) · 唐德祖 孝成帝 李霓 (明宗追崇) · 唐明宗 李嗣源(李亶) 926~934 天成、长兴 圣德和武钦孝天子 (长兴元年,上尊号圣明神武文德恭孝天子。四年,再加尊号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天子。

)· 唐闵帝 李从厚 934(4个月) 应顺 · 唐末帝 李从珂 934~936 清泰▲后晋 · 晋靖祖 孝安帝 石璟 (高祖追崇) · 晋肃祖 孝简帝 石彬 (高祖追崇) · 晋睿祖 孝平帝 石昱 (高祖追崇) · 晋献祖(宪祖) 孝元帝 石绍雍 (高祖追崇) · 晋高祖 石敬瑭 936~944 天福 圣文章武明德孝天子 · 晋出帝 少帝 石重贵 944~947 天福、开运▲后汉 · 华文祖 明元帝 刘湍 (高祖追崇) · 汉德祖 恭僖帝 刘昂 (高祖追崇) · 汉翼祖 昭宪帝 刘僎 (高祖追崇) · 汉显祖 章圣帝 刘琠事 (高祖追崇) · 汉高祖 刘知远 又名暠 947~948 天福、乾佑 睿文圣武昭肃孝天子 · 汉隐帝 刘承佑 948~951 乾佑 · 汉顺帝 湘阴公 刘赟 (未正式即位)▲后周 · 周信祖 睿和帝 郭璟 (太祖追崇)· 周僖祖 明宪帝 郭谌 (太祖追崇)· 周义祖 翼顺帝 郭蕴 (太祖追崇)· 周庆祖 章肃帝 郭简 (太祖追崇)· 周太祖 郭威 951~954 广顺、显德 圣神恭肃文武孝天子 · 周世宗 柴荣 954~959 显德 睿武孝文天子 · 周恭帝 柴宗训 959~960 显德可以发现,隋唐之后,开国天子总喜欢追封上面至少四代为天子,以显得“根正苗红”……▲十国 ■闽国 闽 · 王潮 893-898 · 闽太祖 忠懿王 王审知 898-925(909年始后梁封爵为闽王,王延翰追谥昭武王,王延钧追谥昭武孝天子) · 闽嗣主 废帝 王延翰 925-927 · 闽太宗 惠帝 王延钧 927-935(新五代史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为谥齐肃明孝天子,庙号惠宗) · 闽康宗 王继鹏(王昶)936-939 通文 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天子 · 闽景宗 王延羲(王曦)939-944 永隆 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天子 · 闽武帝 朱文进 944-945(杀景宗,945年后晋出帝封爵为闽国王) · 闽和帝 福恭懿王 王延政 945 天德(降南唐后受封为和帝福恭懿王) 殷 · 闽和帝 王延政 943-945 天德(943年自立为殷王,于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降于南唐■楚国 (907年-951年,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盘据) 南楚 · 楚文肃王 马筠 (追封)· 楚庄穆王 马正 (追封)· 楚景庄王 马元丰 (追封)· 楚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 楚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 楚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 楚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 · 楚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 楚留王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武平节度使 · 刘言 951—953 · 王逵 953—955 · 潘叔嗣 955—956 · 周行逢 956—962 · 周保权 962—963 951年南唐灭楚,随即被刘言击败,后湖南几度易主,于963年并入北宋。■吴国 (南吴) · 吴太祖(烈祖)武帝 武忠王 杨行密 902-905 天佑 · 吴烈宗 景帝 威王(景王) 杨渥 905-908 天佑 · 吴高祖 宣帝 宣王 杨隆演(杨渭) 908-921 天佑、武义 · 吴睿帝 杨溥 921-937 顺义、干贞、大和、天祚 高尚思玄弘古让天子 为南唐所灭■前蜀(917年改国号为汉,次年恢复为蜀) · 蜀高祖 明惠帝 王建 902—918 (沿用唐代)天复、武成、永平、通正、天汉、光天· 蜀后主 圣德帝 王衍 918—925 乾德、咸康为后唐所灭■吴越 ·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鏐 904-932 天宝、宝大、宝正 ·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941 世宗即位至亡国,均臣服中原王朝,用其年号·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947 · 吴越忠逊王 钱弘倧 947-948· 吴越忠懿王 钱弘俶 948-978 降于北宋■荆南(南平)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厥后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南平武信王 高季兴 907-928(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 · 南平文献王 高从诲 928-948· 南平贞懿王 高宝融 948-960· 南平贞安王 高保勖 960-962· 南平德仁王 高继冲 962-963降于北宋■南汉 · 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追封)· 汉代祖 圣武天子 刘谦 (追封)· 汉列祖(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追封)· 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龑 917—941 干亨、白龙、大有 917年称帝,国号大越。

次年改国号为大汉。· 汉殇帝 刘玢 941—943 光天 · 汉中宗 明孝帝 刘晟 943—958 应干、干和 · 汉后主 惠帝 刘鋹 958—971 大宝 ■后蜀 · 蜀高祖 明孝帝 孟知祥 924 明德· 蜀后主 睿文帝 孟昶 934—965 广政为北宋所灭■南唐 徐齐(资治通鉴载徐知诰以大唐为国号;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载徐知诰以大齐为国号) · 齐太祖 忠武帝 徐温 (追封)· 徐知诰 937—939 (939年更名李昪,把国号改为大唐)南唐 · 唐定宗 孝静帝 李恪 (追封)· 唐成宗 孝平帝 李超 (追封)· 唐惠宗 孝安帝 李志 (追封)· 唐庆宗 孝德帝 李荣 (追封)· 唐义祖 武帝 徐温 (追封)· 唐烈祖 孝高帝 李昪 939—943 · 唐元宗(中主) 宣孝帝 李璟 943—961 · 唐后主 文盛帝 李煜 961—975 降于北宋■北汉 · 汉世祖 神武帝 刘崇(旻) 951—954 (沿用后汉)乾佑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汉睿宗 孝和帝 刘钧 954—968 乾佑、天会· 汉少主 少平帝 刘继恩 968 天会· 汉英武帝 刘继元 968—979 天会、广运(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为北宋所灭十国就这些了,下面顺便写几个称帝的小政权■岐 · 忠敬王 李茂贞(宋文通) 901—924 (887年盘据凤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去世前被改封秦王) 降于后唐■桀燕 卢龙节度使 · 刘仁恭 897—907 · 刘守光 907—911 桀燕 · 刘守光 911—913 应天 为后唐所灭■中天八国王 · 第十六罗汉 张遇贤 942年7月—943年10月 永乐(原来朱棣是抄袭的……)南汉起义军,为南唐所灭▲辽 契丹 · 大贺咄罗 · 大贺摩会 · 大贺窟哥 · 大贺阿不固 · 天上可汗 · 李效忠 · 松漠郡王 · 李万荣(李万斩) · 李失活 · 李娑固 · 李郁于 · 李咄于 · 广化郡王 · 李邵固 · 洼可汗 · 遥辇屈列 · 北平郡王 · 遥辇过折 · 阻午可汗 · 遥辇俎里(李怀秀) · 胡剌可汗 · 遥辇楷落 · 苏可汗 · 鲜质可汗 · 遥习辇之 · 昭古可汗 · 耶谰可汗 · 遥辇屈戌 · 巴刺可汗 · 痕德廑可汗 · 遥辇钦德 辽(916年建设契丹,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 · 辽肃祖 昭烈帝 耶律耨里思 (辽太祖追崇) · 辽懿祖 庄敬帝 耶律萨刺德 (辽太祖追崇) · 辽玄祖 简献帝 耶律匀德寔 (辽太祖追崇) · 辽德祖 宣简帝 耶律的鲁 (辽太祖追崇) · 辽太祖 烈天帝 耶律阿保机(耶律亿) 907~926 神册、天赞、天显 (圣宗进谥大圣大明天天子,兴宗加谥大圣大明神烈天天子)· 辽义宗 钦义帝 东丹王 耶律倍 (辽世宗追崇)· 辽贞烈后,改谥淳钦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神册元年加称为“应天大明地皇后”。会同初年又上尊号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辽太宗 惠文帝 耶律德光 926~947 天显、会同、大同 (辽太宗时期有辽应天后(述律平)之“太后称制”) · 辽世宗 庄宪帝 耶律阮 947~951 天禄 · 辽章肃帝 耶律李胡 (辽穆宗追崇) · 辽穆宗 敬正帝 耶律璟 951~969 应历 · 辽景宗 康靖帝 耶律贤 969~982 宝宁、乾亨 · 辽太后 萧绰 982~1009 (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上尊号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 · 辽圣宗 孝宣帝 耶律隆绪 982~1031 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文武大孝宣皇 · 辽兴宗 孝章帝 耶律宗真 1031~1054 景福、重熙· 辽道宗 孝文帝 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 辽顺宗 顺圣帝 耶律浚 (辽天祚帝追崇) · 辽天祚帝 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统、天庆、保大 (亡于金国)东丹 · 辽义宗 人皇王 耶律倍 926-930 甘露 · 辽王妃 萧氏 930-940 甘露 · 辽世宗 庄宪帝 耶律阮 940-947 甘露 · 辽明王 耶律安端 947-952 甘露 · 辽中王 耶律娄国 952-982 (被辽平定)北辽 · 辽宣宗 孝章帝 耶律淳 1122 建福 · 萧德妃 普贤女 德兴 1122-1123 · 辽顺文帝 梁王 耶律雅里 1123 神历 · 辽英宗 显武帝 耶律术烈 1123 (被西辽所灭)西辽 · 辽德宗 嗣元帝 (追封)· 辽天佑帝 耶律大石 1124-1144 延庆、康国 · 辽感天后 萧塔不烟 1144-1151 咸清 · 辽仁宗 正德帝 耶律夷列 1151-1163 绍兴 · 辽承天后 耶律普速完 1164-1177 崇福 · 辽文颢帝 耶律直鲁古 1178-1211 天禧 · 辽悯文帝 屈出律 1211-1217 天禧 (被蒙古汗国所灭)后辽 · 耶律厮不 1216 天威 · 耶律乞奴 1216 天佑 · 耶律金山 1216-1217 天德 · 耶律统古与 1217-1218 · 耶律喊舍 1218-1219 (被蒙古、东夏联军所灭)东辽 · 耶律留哥 1213-1220 元统 · 姚里氏 1220-1226 · 耶律薛阇 1226-1238 · 耶律收国奴 1238-1259 · 耶律古乃 1259-1269 (降于蒙古)下面就到宋朝了,其实宋朝天子名字有个特色,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以单字名为贵的影响,宋代天子除了开国天子赵匡胤以外,名字都是单字的,就算原来是双字名的,登位后也会改为单字名,所以有不少天子不止一个名字,而且为了制止黎民用字隐讳,大多都是生僻字。

我这里没有把所有名字列出来,有多个名字的天子都只列出了最开始和最后的名字……★宋 ▲北宋 · 宋圣祖 赵玄朗 (宋太祖追谥) · 宋僖祖 文献帝 赵朓 (宋太祖追谥) · 宋顺祖 惠元帝 赵珽 (宋太祖追谥) · 宋翼祖 简恭帝 赵敬 (宋太祖追谥) · 宋宣祖 武昭帝 赵弘殷 (宋太祖追谥) · 宋太祖 大孝帝 赵匡胤 960~976 建隆、乾德、开宝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天子· 宋太宗 文武帝 赵光义(赵炅) 976-997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天子· 宋真宗 元孝帝 赵德昌(赵恒) 998~1022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天子· 宋仁宗 明孝帝 赵受益(赵祯) 1022~1063 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天子· 宋英宗 宣孝帝 赵宗实(赵曙) 1063~1067 治平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天子· 宋神宗 圣孝帝 赵仲针(赵顼) 1068~1085 熙宁、元丰 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天子· 宋太后 宣仁后 高氏(太后垂帘) · 宋哲宗 昭孝帝 赵佣(赵煦) 1086~1101 元佑、绍圣、元符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天子· 宋徽宗 显孝帝 赵佶 1101~1125 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天子· 宋钦宗 仁孝帝 赵亶(赵桓) 1126~1127 靖康 恭文顺德仁孝天子▲南宋 · 宋高宗 宪孝帝 赵构 1127~1162 建炎、绍兴 受掷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天子· 宋正安帝 元懿太子 赵旉 1130 明受 · 宋孝宗 成孝帝 赵伯琮(昚) 1163~1190 隆兴、乾道、淳熙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天子· 宋光宗 慈孝帝 赵敦 1190~1194 绍熙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天子· 宋宁宗 恭孝帝 赵扩 1195~1224 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天子· 宋理宗 安孝帝 赵昀 1225~1264 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建道备德大功再起烈文仁武圣明安孝天子· 宋度宗 景孝帝 赵孟启(禥) 1265~1274 咸淳 端文明武景孝天子· 宋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 宋恭宗 孝恭帝 赵隰(没有阝,读音xiǎn) 1275 德佑 (宋端宗上尊号孝恭懿圣天子,元人上谥号恭天子)· 宋端宗 愍孝帝 赵昰 1276~1278 景炎 裕文昭武愍孝天子· 宋怀宗 哀孝帝 赵昺 1278~1279 祥兴 恭文宁武哀孝天子下面大略写一点宋代时南方的一些小型或短期政权。伪楚· 张邦昌 1127(32天)长其(大历)(天南)(大南) · 昭圣帝 侬全福 1039 大汉 · 仁惠帝 侬智高 1039—1055 真兴、景瑞、启历、端懿 蒙唐 · 蒙赶 1038—1045 德圣 安阳 · 王则 1047—1048 德圣 大蜀 · 李顺 994 应运 · 张余 994—995 王蜀 · 王均 1000 化顺 大方 · 圣公 方腊 1120—1121 永乐 楚 · 钟相 1130—1133 天载 · 杨么 1133—1136 大圣天王 刘齐 · 天子 刘豫 1130—1133 阜昌(1133年黜为蜀王,后改封曹王,1137年被废黜)北方也有一些小政权,虽然西夏和金国世系还没写,这些小政权就顺便先写了吧。大元 · 大渤海天子 高永昌 1116 隆基 反辽自立,被金所灭奚 · 回离保 1123(八个月) 天复· 萧干 1123 天嗣 反辽自立,后被灭。

史书所载,回离保年号有天复和天嗣。天嗣一说是辽奚王萧干年号,李崇智据诸书,认为萧干与回离保实为一人。辽西 · 辽西王 张鲸 1214—1215 大汉 · 汉兴帝 张致 1215—1216 兴龙 反金降蒙,后反蒙自立,被蒙古平定郝汉 · 郝宝 1215—1216 顺天 · 郝定 1216 顺天 反金自立,后被平定东夏(东真) · 蒲鲜万奴 1215—1234 天泰、大同叛金自立,亡于蒙古既然叫东夏,自然是因为存在西夏。▲西夏 (1038年称帝) 党项 · 拓跋宁丛 585—? · 拓跋赤辞 634—? · 拓跋思太 · 西平王 拓跋守寂 · 拓跋朝光 · 拓跋戎德 · 拓跋乞梅 · 拓跋干晖 ?—881 大唐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 李思恭 881—895 · 李思谏 895—908 · 李仁佑 908 · 李彝昌 908—909 · 李仁福 909—933 · 朔方王 李彝超 933—935 · 李彝殷 935—967 · 西平王 李光睿 967—978 · 李继筠 978—980 · 李继捧(赵保忠) 980—982 · 夏太祖 孝光帝 李继迁(赵保吉) 982—1004 · 夏太宗 光圣帝 李德明 1004—1032 西夏 · 夏景宗 武烈帝 李元昊 1031~1048 显道、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 · 夏毅宗 昭英帝 李谅祚 1048~1067 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 夏惠宗 康靖帝 李秉常 1067~1086 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 夏崇宗 圣文帝 李乾顺 1086~1139 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 夏仁宗 圣德帝 李仁孝 1139~1193 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 夏桓宗 昭简帝 李纯佑 1193~1206 天庆 · 夏襄宗 敬穆帝 李宁静 1206~1211 应天、皇建 · 夏神宗 英文帝 李遵顼 1211~1223 光定 · 夏献宗 兴德帝 李德旺 1223~1226 乾定 · 夏末帝 顺武帝 李睍 1226~1227 宝义 亡于蒙古下面是金国,一个使岳飞成名的国家……金国统治阶级是女真人,它的天子名字都有一个女真名和一个汉名。

▲金 女真(金熙宗追崇) · 金始袓 景元帝 完颜函普 941-960 · 金玄德帝 完颜乌鲁 960-962 · 金庆安帝 完颜跋海 962-983 · 金献祖 定昭帝 完颜绥可 983-1005 · 金昭祖 成襄帝 完颜石鲁 1005-1021 · 金景祖 惠桓帝 完颜乌古乃 1021-1074 · 金世祖 圣肃帝 完颜劾里钵 1074-1092 · 金肃宗 穆宪帝 完颜颇刺淑 1092-1094 · 金穆宗 孝平帝 完颜盈歌 1094-1103 · 金康宗 恭简帝 完颜乌雅束 1103-1113 · 金太祖 武元帝 完颜阿骨打 1113-1115 金 · 金太祖 武元帝 完颜旻(阿骨打) 1115~1123 收国、天辅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天子· 金太宗 文烈帝 完颜晟(吴乞买) 1123~1135 天会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天子· 金徽宗 景宣帝 完颜宗峻(绳果) (金熙宗追崇) · 金熙宗(初谥金闵宗) 孝成帝(初谥武灵帝) 完颜亶(合刺) 1135~1149 天会、天眷、皇统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天子· 金前废帝 海陵王 完颜亮(迪古乃) 1149~1161 天德、贞元、正隆· 金睿宗 简肃帝 完颜宗尧(讹里朵) 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天子 (金世宗追崇) · 金世宗 仁孝帝 完颜雍(乌禄) 1161~1189 大定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天子· 金显宗 光孝帝 完颜允恭(胡士瓦) 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天子 (金章宗追崇)· 金章宗 英孝帝 完颜璟(麻达葛) 1189~1208 明昌、承安、泰和 · 金武平帝 卫绍王 完颜永济 1208~1213 大安、崇庆、至宁 · 金宣宗 圣孝帝 完颜珣(吾睹社) 1213~1223 贞佑、兴定、元光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天子· 金哀宗(义宗) 顺靖帝 完颜守绪(宁甲速) 1223~1232 正大、开兴、天兴 ·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2(半天) ▲大理大理 · 大理太祖 圣神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神武 · 大理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 大理太宗 慈武帝(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 大理广兹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广德、顺德 · 大理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政 · 大理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明应、明统、明圣、明治 · 大理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 大理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禅位为僧 · 大理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治 禅位为僧 · 大理天明帝(炀帝) 段素兴 1041~1044 圣明、天明 荒淫被废 · 大理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5 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 禅位为僧 · 大理上德帝 段廉义 1075~1080 上德、广安 广安 ·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 大理 · 大理上明帝 段寿辉 1080~1081 上明 禅位为僧 · 大理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立、建安、天佑 禅位为僧 大中 · 太祖 安邦帝 高智升(正德帝追崇) · 正德帝 高升泰 1094~1096 后大理 · 大理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开明、天政、文安 · 大理宪宗 宣仁帝 段和誉(正严) 1108~1147 日新、文治、永嘉、保天、广应 · 大理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易长) 1147~1171 永贞、大宝、龙兴、盛明、建德 · 大理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利贞、盛德、嘉会、元亨、安宁、亨时 · 大理英宗 亨天帝 段智廉 1200~1204 亨时、凤历、元寿 · 大理神宗 永惠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天辅、天寿 · 大理孝义帝 段祥兴 1239~1251 道隆· 大理武安帝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道隆、利正、兴正、天定金国是天子拥有两个名字,元代是天子有两个谥号,一个汉的,一个蒙古的……★元 ▲前蒙古 · 元熙祖 毅玄帝 孛儿只斤孛瑞察儿 · 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 · 海都汗 · 拜姓忽儿 · 敦必乃汗 · 葛不律寒 · 八哩丹 · 甘麻刺 · 元宣祖 功哲帝 孛儿只斤合不勒 · 元烈祖 神元帝 也速该 ?-1171 ▲蒙古(孛儿只斤氏) · 元太祖 圣武帝 成吉思汗 铁木真 1206~1227 · 元圣宗 忠武帝 察合台(元世祖追崇) · 元穆宗 道宁帝 兀鲁失亦都汗 术赤(元世祖追崇) · 元睿宗 景襄帝 也可那颜汗 拖雷 (监国) 1228 (元世祖追崇) · 元太宗 英文帝 窝阔台汗 窝阔台 1229~1241 · 昭慈后 马乃真脱列哥那 (称制) 1241~1246 · 元定宗 简平帝 贵由汗 贵由 1246~1249 · 钦淑后 斡兀立海迷失 (称制) 1249~1251 · 元宪宗 桓肃帝 蒙哥汗 蒙哥 1251~1259 · 元世祖 文武帝 薛禅汗 忽必烈 1259~1270 ▲元(孛儿只斤氏) · 元世祖 文武帝 薛禅汗 忽必烈 1271~1294 中统、至元 圣德神功文武天子· 元裕宗 明孝帝 真金 文惠明孝天子 (元成宗追崇) · 元成宗 广孝帝 完泽笃汗 铁穆耳 1294~1307 元贞、大德 钦明广孝天子· 元顺宗 衍孝帝 答剌麻八剌 昭圣衍孝天子 (元武宗追崇) · 元武宗 宣孝帝 曲律汗 海山 1308~1311 至大 仁惠宣孝天子· 元仁宗 钦孝帝 普颜笃汗 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1320 皇庆 圣文钦孝天子· 元英宗 文孝帝 格坚汗 硕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 睿圣文孝天子· 元显宗 仁孝帝 甘麻剌 光圣仁孝天子 (元晋宗追崇)· 元晋宗 致孝帝 叶顺铁木耳汗 也孙铁木儿 1323~1328 至治、泰定、致和 · 元兴宗(一说元幼主) 德孝帝 阿里加巴汗 阿速吉八 1328(在位一个月) 天顺 · 元文宗 元孝帝 札牙笃汗 图帖睦尔 1328~1329 致和 圣明元孝天子· 元明宗 景孝帝 和西拉古图土汗 和世剌 1329~1332 天顺 翼献景孝天子 (元惠宗上谥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天子)· 元宁宗 嗣孝帝 宜林奇葆汗 懿璘质班 1332 天历 冲圣嗣孝天子· 元惠宗 顺帝 乌哈图汗 妥懽帖睦尔 1333~1368 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北元 · 元惠宗 普孝帝 乌哈图汗 妥懽帖睦尔 1368~1370 至正 宣仁普孝天子· 元昭宗 和孝帝 必里格图汗 爱猷识里达腊 1370~1378 宣光 武承和孝天子· 元益宗(一说元平宗) 宁孝帝 特古斯特穆尔汗 脱古思帖木儿 1378~1388 天元 · 元兴原帝 卓里克图汗 恩克卓里克图 1388~1391 · 元大古帝 尼古埒苏克齐汗 额勒伯克 1391~1399 ▲鞑靼 · 元顺天帝 坤帖木儿 1400~1402 · 兀雷帖木儿汗 孛儿只斤鬼力赤 1402~1410 · 孛儿只斤德勒伯克 1411~1415 · 孛儿只斤岱总 1433~1451 · 天圣可汗 孛儿只斤也先 1451~1454 · 乌珂克图汗 蒙古勒克哷青吉斯 1454~1465 · 摩伦 1465~1466 · 乌格克图汗 满都固里 1475~1479 · 达延汗 巴酋蒙克 1480~1517 · 阿拉克汗 博迪 1518~1547 · 库登汗 达赍逊 1548~1557 · 札萨克图汗 图们 1557~1593 · 彻辰汗 布延 1593~1604 · 库图克图汗 林丹 1604~1634 · 额哲 1634 另有元末一些比力有名的起义军■罗平 · 林桂芳 1282 延康 · 赵良钤 1282 延康 ■大兴 · 杨振龙 1289 安宁 ■大金 · 朱光卿 1337 赤符 ■天完 · 徐寿辉(徐真一) 1351—1360 治平、太平、天启、天定 ■大宋 · 明王 韩山童 1351 · 丞相 刘福通 1351—1355 · 明帝 小明王 韩林儿 1355—1366 龙凤 ■大汉 · 炀帝 陈友谅 1359—1363 大义 · 顺帝 归德侯 陈理 1363—1364 德寿 ■大夏 · 太祖 大统帝 明玉珍 1363—1366 天统 · 顺皇 归义侯 明升 1366—1371 开熙 ■张周 · 诚王 张士诚 1353-1367 天佑 ■大吴 · 滁阳王 郭子兴 1351—1355 · 都元帅 郭天叙 1363—1364 · 吴王 朱元璋 1361—1368 ★明 · 明德祖 玄帝 朱百六(明太祖追谥) · 明懿祖 恒帝 朱四九(明太祖追谥) · 明熙祖 裕帝 朱月朔(明太祖追谥) · 明仁祖 淳帝 朱世珍(明太祖追谥) · 明太祖 高帝 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乐成高天子· 明兴宗 孝康帝 朱标 (明惠宗追谥,明成祖时撤消其庙号谥号,南明安宗恢复) · 明惠宗 让帝 朱允炆 1399~1402 建文 (本无庙号,南明安宗上庙号惠宗,谥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天子,清高宗改谥恭闵惠天子) · 明太宗 文帝 燕王 朱棣 1403~1424永乐 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天子 (明世宗嘉靖时期改谥明成祖,至今后世不再称朱棣庙号太宗) · 明仁宗 昭帝 朱高炽 1425 洪熙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天子· 明宣宗 章帝 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天子 仁宣之治· 明英宗 睿帝 朱祁镇 1436~1449 正统· 明代宗 景帝 朱祁钰 1450~1457 景泰 (本无庙号,明宪宗谥恭仁康定景天子,南明安宗谥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天子,清朝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天子) · 明英宗 睿帝 朱祁镇 1457~1464 天顺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天子· 明宪宗 纯帝 朱见深 1465~1487 成化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天子· 明孝宗 敬帝 朱佑樘 1488~1505 弘治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天子· 明武宗 毅帝 朱厚照 1506~1521 正德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天子· 明睿宗 兴献帝 朱佑杬(明世宗追谥)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检敬文献天子· 明世宗 肃帝 朱厚熜 1522~1567 嘉靖 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天子· 明穆宗 庄帝 朱载垕 1567~1572 隆庆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宏孝庄天子· 明神宗 显帝 朱翊钧 1573~1620 万历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天子· 明光宗 贞帝 朱常洛 1620 泰昌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天子· 明熹宗 悊帝 朱由校 1621~1627 天启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天子· 明思宗 烈帝 朱由检 1628~1644 崇祯 (南明安宗上庙谥为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天子,后又改庙号为毅宗,文帝上崇祯帝庙号为威宗,清代上庙号为怀宗,后撤庙号,改谥庄烈愍天子。) · 明悼帝 献愍太子 朱慈烺(这孩子自己没当天子,反而有很多多少人借他的名号造了一把反)南明乱得一团糟,多个政权并存,又偏偏都叫做明,实在欠好区分,就一股脑地写在了这个叫做“南明”的世系表下吧……▲南明 · 明恭宗 孝帝 朱常洵 (南明安宗追谥贞纯肃哲圣敬仁毅为恭天子,不久议改为共天子,终改称贞纯肃哲圣敬仁懿孝天子。后昭宗追封庙号恭宗,谥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天子) · 明安宗 福王 朱由崧 1644~1645 弘光 (南明义宗上庙谥质宗续天继道庄愍敬肃昭文康武惠悼懿孝赧天子,昭宗初谥圣安帝,后谥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天子)· 明和帝 潞王 朱常淓 1645 · 明义宗 鲁王 朱以海 1645~1655 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献文敬武明德肃仁成天子· 明平帝 靖江王 朱亨嘉 1645· 明哲宗 敬帝 朱宇温 协天安道敬正恭圣熙文渊武戴仁恪孝惠天子 (南明绍宗追崇) · 明纯宗 顺帝 朱宙栐 笃天成道钦昭献穆理文定武居仁体孝顺天子 (南明绍宗追崇) · 明定宗 端帝 朱硕熿 象天统道庄敏睿质长文信武齐仁显孝端天子 (南明绍宗追崇)· 明裕宗 宣帝 朱器墭 礼天格道慎德崇静顺文平武济仁怀孝宣天子 (南明绍宗追崇) · 明绍宗 唐王 朱聿键 1645 隆武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天子 (南明昭宗初谥思文天子,后改谥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天子) · 明文宗 唐王 朱聿鐭 1646~1647(41天) 绍武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天子· 明敬宗 淮王 朱常清 1648~1649 东武 忠天隆道昭义钦成靖文襄武奋仁睿孝和天子· 明礼宗 端帝 朱常瀛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天子 (南明昭宗追崇) · 明昭宗 桂王 朱由榔 1646~1662 永历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天子 (清代谥出天子)· 明平宗 韩王 朱本铉 1646~1664 定武 揆天显道知仁贞信德文奋武靖肃敦康元天子▲延平 · 延平武王 郑乐成 1661~1662 · 延平王 郑袭 1662 · 延平文王 郑经 1662~1681 · 延平王 郑克臧 1681 · 延平王 郑克塽 1681~1683 ■太平 · 叶宗留 1448—1449 泰定 ■汉 · 刘通 1465 德胜 ■唐 · 蔡伯贯 1565 大宝 ■顺 · 李自成 1644~1645 永昌 ■西 · 太祖 高帝 张献忠 1643~1646 大顺 · 武帝 秦王 孙可望 1646~1647 兴朝 ■西藏 · 达延鄂齐尔汗 1643—1670 · 朋素克 1671—1701 · 拉藏汗 1701—1717 ■大周 · 吴三桂 1678年3月~1678年8月 昭武 · 吴世璠 1678~1681 洪化 ■大顺 · 耿精忠 1674~1676 浴民★清 建州 · 清始祖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 清肇祖 原帝 爱新觉罗孟特穆 1405-1433 · 清纯帝 爱新觉罗充善 1433-1467 · 清兴帝 爱新觉罗脱罗 1467-1481 · 清正帝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1481-1522 · 清兴祖 直帝 爱新觉罗福满 1522-1542 · 清景祖 翼帝 爱新觉罗觉昌安 1542-1571 · 清显祖 宣帝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71-1583 · 清太祖 高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83—1616 后金 · 清太祖 高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武天子· 清太宗 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6~1636 天聪 大清 · 清太宗 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36~1643 崇德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天子· 清成宗 义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顺治帝追尊) 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天子· 清世祖 章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44~1661 顺治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天子· 清圣祖 仁帝 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 康熙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好事大成仁天子 康乾盛世 · 清世宗 宪帝 爱新觉罗胤禛 1723~1735 雍正 敬天昌运立中体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天子 · 清高宗 纯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36~1795 乾隆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天子 · 清仁宗 睿帝 爱新觉罗颙琰 1796~1820 嘉庆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天子 · 清宣宗 成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1~1850 道光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天子 · 清文宗 显帝 爱新觉罗奕詝 1851~1861 咸丰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天子 · 清穆宗 毅帝 爱新觉罗载淳 1862~1874 祺祥、同治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天子 · 清德宗 景帝 爱新觉罗载湉 1875~1908 光绪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天子 · 清末帝 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1909~1911 宣统 (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天子”,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恭宗”;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天子”。以上谥号,庙号都是民间所加,与以前天子的谥号,庙号为朝廷所加是差别的,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载淳另有个“祺祥”年号,“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当年九月三十辛酉政变发生,八大臣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派夺权。十月初五废“祺祥”年号,改元“同治”,此年号存在仅仅69天。

可是其时已经铸制了一批铜钱:祺祥通宝。其时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险些全部收回损毁殆尽。

所以祺祥通宝如今已是天价啊,本人愿意那半个月的生活费(300元)收购……■太平天国 · 天王 洪秀全(洪仁坤) 1851~1864 · 幼天王 洪福瑱(洪天贵福) 1864 天国的封王几千个,就不详细统计了……■大成 · 平靖王 李文茂 1854~1858 · 平浔王 陈开 1856~1861 · 隆国公 黄鼎凤 1854~1864 大成国封王建制,各自为战,年号皆用“洪德”。■新疆 哲德沙尔汗国 · 布素鲁克 1865~1867 洪福汗国 · 阿古柏 1867~1877 · 胡里伯克 1877~1878。


本文关键词:威斯尼斯人官网,中国,汉朝,到,清朝,历代,统治者,世系,表,前

本文来源:威斯尼斯人-www.mdj-jx.com